十年,不曾忘记_【49】导航网!

当前位置:主页 > 奖文 >

十年,不曾忘记

时间:2022-07-20 15:39 | 栏目:奖文 | 点击:

无论怎么突破,生活总是会在固定的时间回到同一个原点,那就是每年的5月,总会打乱我习惯的节奏。

十年前,5·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我在成都,那时我是市政府驻成都办事处的主任。地震发生后,我和我的同事在废墟底下救过伤员,运送过救援物资进入重灾区北川、青川,参与了我们湛江市对口援建汶川县龙溪乡的灾后重建工作。十年的斗转星移,很多事情早已物是人非,但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场景以及之后的灾后援建,依旧如一幕幕清晰的画面,时常在特定的条件下映射于脑海中,挥之不去。

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瞬的地动山摇、生命零落,忘不了那些抗灾和救灾的身影,忘不了首次为震灾逝者降下的国旗,忘不了灾后毅然的重建、汶川决然的重生……更忘了那些共同奋战在灾区的湛江援建工作者。

每年的五月,我习惯地用文字纪念那个特殊的日子,纪念那些与这个特殊日子有关的过去。记得七年前,我曾写过一首诗《情系龙溪》,记录我们湛江援建工作者日夜奋战在灾区汶川龙溪乡的点点滴滴,今日读来,仍被他们在灾难面前大义担当、为国分忧、为民解难的社会责任所感动:

“我们脚步匆匆/肩负780万湛江父老乡亲的重托/建设龙溪乡/与灾区人民心连着心/从此啊,龙溪的山山岭岭/有了我们这些操着广东口音的湛江人/重建家园的梦想/插上神鸟的翅膀/在灾区高高飞翔/当他们面对灾难/面对大地的伤口需要缝合的时候/我们和他们一起手挽着手/描绘一幅幅灾后重建的宏伟蓝图……/浴火重生,我们见证湛江奇迹/365天会战/全体师生告别板房/坐进宽敞明亮的教室/琅琅书声在龙溪上空/响彻云霄/我们见证湛江速度/一诺千金,湛龙大道在绝壁上延伸通车/村寨居民饮上甜丝丝的自来水/羌族兄弟看上内容丰富的数字电视/地震的阴霾渐渐远去/我们这些操着广东口音的湛江人/挥汗如雨不分昼夜/用智慧和双手/托起倒塌的校舍、家园和村庄/还有一条条通向幸福的道路/一座座跨越河流的桥梁/一声声划过晴空的鸟啼/我们这些操着广东口音的湛江人/用不屈的脊梁/扶着灾区人民的肩膀/走过余震的日子/累倒在废墟和工地上的背影/闪现在灾区每个黎明与黄昏/我们这些操着广东口音的湛江人/用宽厚结实的手掌/扶起大娘流泪的目光/帮助灾区重建家园的情感/一半种在龙溪的土里/一半长在我们心中/废墟里那片爱心林/掩不住我们湛江人民的无疆大爱/疯长铭记与相思……”

我们在灾区所经历的艰辛、劳累、危险,也许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。面对灾难,我们不是勇士,我们也有过彷徨、困惑,是责任和使命,是执着与奉献,让我们在大灾大难面前责无旁贷。因为,我们坚信:一份帮助,乘以13亿就能帮助灾区度过难关!一份关爱,乘以13亿就能汇成爱的海洋!一份信心,乘以13亿就是中国人的脊梁!作为市政府在灾区的大使,我们必须努力去做好这个乘法!

三年援建时间很短,但未来很长。如今,汶川的废墟之上繁花生长,结痂的伤口处生出了新的肌肤。那场重创生灵的灾难,也以历史进步为补偿。但每次回望,总有一些名字会像弹窗那般,从脑海里弹出;还有深入重灾区采访的湛江日报、湛江晚报的记者……这些名字经常带我“温故2008”。

当记忆与那段岁月再次相遇,我总是想起他们。

相关文章